最新快讯
-
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上升
-
对等限制!商务部回应中方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
总投资574亿元!又一超级水利工程将落地!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6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1.57万亿,2021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打造成渝第四极!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05-27今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极”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5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成渝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纳入国家枢纽节点布局。从交通枢纽到算力枢纽,更多国家重大项目不断落地,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1.57万亿。
江河浩荡,汽笛欢鸣。两天前,嘉陵江南充港,“川江001”号船启航,顺流而下驶向重庆。
千里嘉陵,自古便是川东北地区重要航道,但受制于河流曲折、水流湍急,滩险礁石多,运输能力并不强。此次启航意义不凡:至此嘉陵江流域四川境内三座港口均开通至重庆集装箱班轮,川渝两地再添一条重要航运通道。
启航,是船是江,更是新成渝!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川渝两地闻令而动,高位推进,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加快成势见效。
统揽之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其战略定位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如何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转化为川渝两地发展的现实机遇?
在四川,两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2020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以全会形式研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12月4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这份为未来五年发展“把关定调”的关键文件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统揽全篇。
规划层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4个实施意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7个专项规划或行动方案,全省“1+ 4+7”政策体系陆续出炉。
决策层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应时而生,省委书记任组长,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协调推进战略实施。同时,建立由川渝两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以及由常务副省市长牵头的协调会议机制,组建联合办公室并下设七个专项工作组,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三级运作机制。
2021年4月2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名单》印发。既有蓝图绘制,也有精准落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潮涌巴蜀。
火热之势
今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极”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2021年5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成渝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起,纳入国家枢纽节点布局。成渝算力国家枢纽就此启航。更早前,重庆、四川同时被确定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从交通枢纽到算力枢纽,从基础设施先行到发力新基建,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更多国家重大项目不断落地,川渝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渐成潮起浪涌之势。
加力提速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川渝推出合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项目24个,涵盖一大批高铁、高速公路等。去年,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如期完工,成都至重庆之间实现一小时通达。随着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渝昆等高铁项目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呼之欲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在即,重庆江北机场扩建工程也在顺利推进。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两地携手构建“工业互联网”,成功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两地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稳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川渝两地跑出“加速度”。5月25日,两地科技部门发布2021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通知,明确两地将分别出资2000万元,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生态环保、现代农业4个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合作领域、单个项目资助金额均实现翻番。除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外,川渝科技合作还实现3万余名科技专家和14090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共享。共同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金融支持创新驱动发展也更加有力。
推动川渝毗邻地区深化合作,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国资国企多次聚首。“川渝国企行”一路从遂宁,到万州再到内江。在川、在渝国企与各市区县签约项目143个,投资金额超2700亿元。
共抓大保护、共护绿水青山,双方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市的联合河长办,在水、大气、固废等10个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川渝联合执法行动。
公共服务多点突破。如今,两地已推动两批次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线上“全网通办”或线下“异地可办”,实现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转移接续和互认互贷。两地居民住院、普通门诊和药店购药跨省直接结算联网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一年多来,川渝两地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统计数据显示:川渝两省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重庆主城和成都经济增速均达4%,双核引领发展态势明显。
“今年的发展态势,更进一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说。67个、1.57万亿元、1016亿元,是2021年川渝共同推进合作共建重大项目的项目数量、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额,相比2020年,均翻了一倍多。
纵深之势
第三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有望首次在线下举行。从云端到线下。如果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比喻为白纸作画,这幅画的构图,正从勾画轮廓转向工笔细描。
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以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突破,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与毗邻的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处,一场改革试验如火如荼进行。两地共同出地划定262平方公里建立川渝高竹新区,共同派出干部组成管理团队,共同出资成立建设开发平台,共享两省市招商引资政策。
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一体化”关键词掷地有声。日前,重庆万州、开州及四川达州三地政府联合发布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三地将以“一体化”思维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具体来看,43个重大项目,着力推进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开放创新、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五个“一体化”。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明騄说,平台建设,是川渝两省市落实中央“一盘棋、一体化”发展要求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川渝高竹新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已启动建设。
新合作,催生新机制。一年多来,四川出台《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加快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持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相向发展,加快推动川南、川东北两翼发展,先后批复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4个省级新区,打造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重庆则以“一区两群”为载体,通过做强主城都市区、扩大城市容量,发挥重庆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作用,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通过做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渝东南、川南等地区融合发展,东进西扩,相向发展,为成渝未来的人口和产业承载拓展出新空间。
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正从脑中变到纸上,再落到地上——
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川渝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上的重大问题。
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川渝统筹完善川渝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积极合作推进共建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
一盘棋思维、一体化发展,川渝还将加快电网一体化,统筹油气资源开发,提速建设天然气千亿方产能基地……
川渝两地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全面合作,推动重点任务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要改革事项全面落实落地,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开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