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通知
-
今年前五月全国铁路建设高效推进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
-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 国家级经开区迎来建设热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国务院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布局“新基建”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12-16近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所谓超前,落脚点在“新基建”,要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超前部署相关基础设施或技术能力“基座”,比如“万物互联”所需要的传感器、物联网、云端存储算力等支撑要素,才能强有力托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靠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供给创造需求成为可能。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近期,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这段致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也透露出国家对于未来基建投资的原则和思路。
何为超前?
所谓超前,落脚点在“新基建”,要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布局适度超前,让有余量成为未来建设的优势。
迈入“十四五”,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新型基础设施,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近些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超前部署相关基础设施或技术能力“基座”,比如“万物互联”所需要的传感器、物联网、云端存储算力等支撑要素,才能强有力托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博士许勇指出,具体来说,至少要布局超前5-10年的算力储备;要超前布局足够容量的城市网络管线,为未来6G、物联网等建设留好余量;超前建设相应的数据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留好发展空间。
比如,要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基建”要布局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如新一代智能信息网络,包括F5G、5G、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总之,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基建”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有了新基建的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蓝图才能早日成为实景,最终赋能居民的美好生活。
专业人士评论说,新基建领域的超前建设,要求跳出短期成本收益权衡。在短期内,接受能力建设相较于实际需求的“过剩”,要国家发展的“高速公路”先行一步,让“路等车”,而不是让“车等路”。
何为适度?
所谓适度,即在超前基建的同时,避免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在国家战略规划的部署下,基建应该聚焦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基建资金的重要来源,近一年来,在专项债使用方面,国家政策一直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这从侧面反映出在新一轮基建投资中,“大水漫灌”的专项债券政策已经成为历史,项目建设要强调投资效率,金融活水要精准灌溉到国家重点领域项目,比如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
引导投资精准投向重点领域,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同时,要促进专项债撬动社会投资的规模。基建投资过程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在恰当的位置发挥作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创新。
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基建,是筑巢引凤,能够激发创业者、企业家、风险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强大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全球形成示范效应,为未来我国的领先技术更好地服务更多市场起个好头,让技术领先优势真正升级为国家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