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
总投资574亿元!又一超级水利工程将落地!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蓬勃 山东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体系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2-09-21建设海洋强省,山东在加快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蓬勃成长。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在加快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蓬勃成长。9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发布会,发布山东首个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山东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处长褚民生在答记者问中,介绍了山东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重点培育海水利用业成立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
高起点、高定位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建立协调保障机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致力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发链和产业链。成立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领域内50多家单位成为首批会员。成立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谋划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华能威海一期、鲁北碧水源一期海水淡化项目投入试运行,华能董家口热电联产等海水淡化项目有序建设,龙口裕龙岛、鲁北碧水源二期等海水淡化项目加快论证立项。全省沿海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全年海水冷却利用量约145亿吨,同比增长17.9%。2021年,全省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0%。
着力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业产业集群成效初显
全省首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投资5000万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医养健康产业方向项目131个,投资金额66.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258.7亿元。
产业集群成效初显,青岛形成了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3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威海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资源的集约和优化为生物医药“蓝色崛起”强链、补链。
2021年,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
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增幅居全国首位
青岛形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态势。烟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协调发展,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海工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园年内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增幅居全国首位。
创新发展海洋电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26.4万吨,实现了风电发展由陆域转向海洋的跨越。2021年,全省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
同时,山东进一步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渔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海洋捕养比由2016年的35:65优化至27:73,智能化、工厂化等设施渔业深入发展,海洋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海洋船舶工业企业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创新求变补短板,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智能航行300TEU(备注:标准箱)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女岛海区成功海试,首次在同一船舶上实现直流化、智能化两大技术跨越。
国内首艘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达到第三阶段的双燃料客滚船在威海“云交付”,其采用的双燃料设计将大大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布局建设高端盐化工产业集聚区,实施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带动海洋化工业链式发展。海洋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