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对等限制!商务部回应中方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
总投资574亿元!又一超级水利工程将落地!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总投资116亿元14个项目集中开工,青岛蓝谷吹响四季度攻坚“冲锋号”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2-10-20项目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面向未来的底气,亦是向上跃迁的支撑。 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10月17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奠基暨青岛蓝谷2022年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青岛蓝谷总投资116亿元1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奠基启动。
项目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言,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是面向未来的底气,亦是向上跃迁的支撑。
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10月17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奠基暨青岛蓝谷2022年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青岛蓝谷总投资116亿元1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奠基启动。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市委军民融合办,青岛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海洋发展局、市场监管局、国资委、民营经济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自然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即墨区、青岛蓝谷管理局负责人,14个集中开工单位代表出席仪式。
在中央“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殷殷嘱托下,青岛自觉肩负起山东“海洋强省”的希冀与梦想,明确了不同时段的新目标:“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作为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的“双核”之一,青岛蓝谷也以此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吹响了攻坚四季度、强化引领作用的“冲锋号”。
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116亿14个项目集中开工
作为青岛市委、市政府主动承担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而打造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青岛蓝谷正处于年度冲刺、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整体实现的关键节点,以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推动发展的再突围,青岛蓝谷正以项目聚势,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蓝谷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决战决胜四季度,打好全年收官战,青岛蓝谷和即墨区发起“喜迎二十大、决战四季度”攻坚行动,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通过实施腾地拆迁、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文旅产业起势六大攻坚行动,打紧节奏、压实责任,咬定目标、攻坚拔寨,掀起蓝谷一轮项目落地建设热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这次集中开工的14个项目,包括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农业农村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等重大平台项目,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产业化及总部基地等产业化项目,以及蓝谷CBD创新中心、温泉阳光酒店、七大片区市政道路等设施配套类项目,涉及科技、产业、民生等各个领域,总投资116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蓝谷和即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蓄积强大动能。
今年以来,青岛蓝谷聚焦聚力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风能力提升年”三条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家实验室+一流科研机构及大学+涉海创新型企业”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优势,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成果转化和城市建设,加快培育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项目落地步伐不断加快,全球规模最大的300T智能化集装箱商船“智飞号”投入商业化运营,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船北部码头加快建设,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签约落地,新签约总投资394亿元的重点项目20个。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在青岛蓝谷启动建设
身处海洋发展第一梯队,青岛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做出贡献,这就要求青岛在一些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掌握自主研制海洋设备的能力。基于完善质量技术体系的海洋设备试验测试能力,是海洋设备总体及配套设备研发设计的迫切需要,是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青岛海检集团负责投资运营的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开工奠基,标志着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为蓝谷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提供公共研发测试平台,加速海洋高端装备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步伐,打造特色优势海洋产业集群。
建设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是《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定的重点任务,山东省、青岛市重点项目。2021年3月,项目正式立项,总投资约30亿元。主要分为海域部分和陆域部分,海域部分面积20平方公里,陆上试验基地位于青岛蓝谷核心区,总占地约140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1.9亿元。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将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打破国内海上试验服务离散化、单一化的现状,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全面开放的浅海综合试验场为目标,针对海洋设备总体设计、原理原型、小试中试、市场准入等研发周期各阶段,提供咨询设计、仿真验证、试验测试、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创新建立海上试验技术体系,补齐质量技术基础短板,研究面向海洋设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幅度缩短我国海洋装备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门槛。
“国字号”重大平台落地,助力蓝谷打造海洋生物产业高地
参加本次集中开工的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是蓝谷引进的又一“国字号”重大平台,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主要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研究综合试验基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和外来与新发水生动物疫病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关键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并实现商品化,支撑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助推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高效的运行,对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新型疫控制剂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扭转目前水产疫病防控产品落后于产业需求的被动局面,破解制约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应用的关键性难题。通过早期预防型水生动物疫病控制剂的生产、应用和推广,大规模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改变目前水产养殖疫病发病后再补救的疫病控制理念,保障养殖水环境安全、水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实现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管理理念的革新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落地,将与2022年5月份建成启用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重大示范项目一道,助力蓝谷打造全球深蓝渔业创新及产业化高地。
此外,本次开工的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粉体产业化及总部基地项目,是继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青岛膜天科技产业园之后蓝谷又一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依托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采用“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创新驱动模式,研制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结构件、轴承球及第三代IGBT芯片用氮化硅基板的氮化硅陶瓷粉体,并实现产业化。项目达产后乙方实现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年缴纳税收不低于2000万元。
一个个大项目的落地,体现了蓝谷日益浓厚的海洋经济发展氛围,更为其担起“核心”引领作用,助力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为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青岛蓝谷专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均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进行承载。为此,青岛蓝谷高标准规划了四大千亩产业园、三大城市更新板块。目前,这些载体平台均处于加速建设阶段,蓝谷产业用地空间也将得到更好地释放。
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规划总用地约981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6月底主体封顶,本次开工的项目二期占地约201亩,建设标准化厂房约1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11条园区道路。计划到年底前,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部分主体封顶,华赛伯曼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9个项目入驻,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行,打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蓝谷CBD创新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商业、商务、研发、孵化、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开放高效的创新服务综合体。同步推进位于CBD板块的即发创新中心、大任河文体公园等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国信综合体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滨海公园三期竣工验收,打造蓝谷CBD核心区。
同时,其他各大板块也将同步推进。年内推动鳌山卫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所研发基地项目开工,园区内山大南路西通工程等三条道路完成路基工程。温泉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启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海洋信息产业园招商和园区规划设计。
增强项目和人才的获得感与归属感,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开工建设
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青岛蓝谷同样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日益优化的城市品质,增强青岛蓝谷对于项目、资本、人才等优质要素的吸引力。
新开工总投资约23.5亿元的蓝谷七大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将新建及改扩建总占地约70公顷、总长度约27公里的28条市政道路。四季度,蓝谷还将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总投资62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建设,全方位提升蓝谷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三大城市更新板块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项目落地蓝谷提供配套。
新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鳌山湾南岸七沟区域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包括护岸工程、陆域慢行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及绿化等三部分,将与已经建成的蓝谷人才公园一期、二期,正在加快建设的人才公园三期、小岛湾北岸综合整治工程一道,串起蓝谷滨海黄金岸线,带动蓝谷城市品质提升。在山东大学实验中学9月份开学的基础上,加快蓝谷实验学校、领海实验学校建设进度,推动齐鲁医院蓝谷医院2023年投入运行,为高层次人才到蓝谷创业居住提供一流配套服务环境。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下一步,蓝谷将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把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勇当引领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桥头堡。
一边冲刺2022,一边布局2023。青岛蓝谷也将通过坚持“引”“育”结合,统筹招商引资与成果转化一体推进,抓住四季度招商洽谈的黄金期、大企业谋划明年项目安排的窗口期,主动对接、竭力争取,丰富项目储备。突出抓好12个省、市重点建设、重点前期项目的建设推进。在组织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基础上,推动所有纳入开工计划的项目应开尽开、加快建设,形成抓开工、促建设、提进度的强大合力,以项目加快落地带动蓝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的蓝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