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
总投资574亿元!又一超级水利工程将落地!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涉及大项目改造!桂林多个地块规划有新调整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2-10-27近日,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主城区多个关于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告获得批复。
近日,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主城区多个关于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告获得批复。
琴潭组团D2-2、D2-3、D2-7、D8-3、A15-9及A15-8、D2-1局部地块
根据关于桂林市人民政府批复《桂林市琴潭组团D2-2、D2-3、D2-7、D8-3、A15-9及A15-8、D2-1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公告,该规划己于2022年09月30日经过桂林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市政城控函〔2022)2号)
项目位于翠竹路南北两侧,琴潭道东西两侧,衡柳铁路以北,千亩荷塘以东。规划拟调整范围16.89公顷(253.4亩)。
调整原因如下:
1、提升千亩荷塘片区及桂林市世界旅游城市品质形象
依据7月3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精神,原则同意对琴潭岩南北村进行征拆,相关地块调整为商业性质。本次规划拟调整地块紧靠千亩荷塘湿地城市公园,为进一步改善琴潭岩村整体形象,提升千亩荷塘片区及桂林市世界旅游城市品质形象,规划拟对琴潭岩南北村进行整体更新式改造,结合千亩荷塘湿地公园对周边用地的发展要求,对琴潭岩南北村相关地块进行规划调整,提升片区品质与价值。
2、推进桂林市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桂林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2022年市领导联系重点推进示范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可知,琴潭岩南北村改造项目已列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2022年重点推进项目中,主要建设内容是对琴潭岩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新建农民安置用房、住宅商品房、基础设施建设及预留地开发等。
3、落实上位规划
《新老城区快速通道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专项规划(机场路段)》项目已通过桂林市自然资源审查委员会第16次会议,该规划对片区功能及用地进行了重新梳理,本次规划调整进一步落实了该规划对琴潭岩南北村的用地安排。
地块规划区位示意图
规划调整内容如下:
1、用地调整
调整内容:(1)村民安置:琴潭岩南北村村民(482人)拟集中安置在D8-3-1地块内,用地规模3.71公顷55.65亩。
(2)广场用地及商业用地:根据《新老城区快速通道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专项规划(机场路段)》,将原规划广场用地调整至琴潭道西侧,占地约2.96公顷(44.40亩);同时拟将A15-9调整为商业用地,1.76公顷(26.40亩),作为农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用使用。(3)绿地调整:根据《桂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9)控制要求,“机场路两侧20米为非建筑控制区”,规划统一将其调整为防护绿地,同时拟将D2-1a地块(生态绿地)调整至D8-3-2(公园绿地),调整前后面积保持一致。
(4)体育用地调整:调整前体育用地面积约4.54公顷(68.1亩),调整后,根据《新老城区快速通道配套设施完善工程专项规划(机场路段)》,同时为满足新增人口对体育设施需求,规划体育用地规模为4.77公顷,较原规划新增约0.23公顷(3.45亩)体育用地。调整后部分体育用地(1.79公顷,26.85亩)位于翠竹路以南位置,其余体育用地(2.98公顷,44.7亩)拟调整至路口村片区在编控规范围内。
2、道路调整调整内容:规划拟在琴潭道上增设辅道,在琴潭岩东侧新增一条12米道路,增加片区道路网密度,同时拟将琴潭南路在T字路口的中央绿化带进行封闭,以解决片区地块交通出行开口问题。周边用地随道路红线的变化进行微调。3、容积率、高度等相关指标调整调整内容:商业用地规划建议低强度开发,规划调整后,商业用地容积率为1.0,建筑高度15米,建筑密度35%,绿地率25%。体育用地:为便于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城市形象的打造,规划建议在不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基础上,适当提高开发强度,由原规划容积率1.0,建筑高度20米,建筑密度25%,绿地率35%调整至容积率1.2,建筑高度24米,建筑密度40%,绿地率25%。村庄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原规划中琴潭岩村按照现状保留,仅对建筑高度提出控制要求,建筑高度12-24米。
规划调整后,村庄采取整体搬迁安置模式,规划重新明确二类居住用地(含安置居住用地)的相关控制指标:容积率1.8-2.1,建筑高度:24—34米,建筑密度30-35%,绿地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