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办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
-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安徽省施工图审查系统上线应用的通知
-
山东省住建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
-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2025年)
-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优化调整非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有关事项的通知
-
半年价格近腰斩!重庆部分碎石出厂价低至20元/吨
-
西部基建热潮:西藏工程机械增幅领跑,林芝水电项目全面启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最新进展发布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3-11-30交汇点讯 11月2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交汇点讯 11月2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举办“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会议听取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进展汇报,研究指导下一步工作。并向媒体通报发现情况,解读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
会议现场。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
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4500年。遗址以一椭圆形土墩为中心,周围分布十余处小型台地,外围有双重水系环绕,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持续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南京博物院于成龙副研究员在会上汇报了常州寺墩遗址的考古进展。他介绍,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杆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其中墓葬共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杆栏式建筑位于墩北台地东缘,东西长近30米,南北宽约10米,由立柱、横木、植物茎秆铺面组合而成。水井位于墩东台地,井内出土6件漆彩陶壶,以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最为精美。
寺墩遗址位置。
寺墩遗址发掘区航拍。
于成龙介绍,良渚文化时期,寺墩遗址已形成以圆形土墩、周围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筑而成,北坡发现一处石砌遗迹,可能做排水或护坡之用,墩顶发现多条红烧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筑;墩体北侧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建筑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遗迹。墩东台地位于内圈水系外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布有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在台地南界的g17中,出土有“日月山”等刻符的大口缸残片,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与海岱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的证据。
寺墩遗址发掘现场。
寺墩遗址出土文物。
寺墩遗址发掘现场。
寺墩遗址自崧泽文化晚期向良渚文化时期的文化形态和聚落布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的形成、发展,并最终迈向早期国家形态的过程。为讨论长江下游区域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报的4项考古成果,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重大课题攻关,推动考古学理论创新,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现代科技与考古学深度融合,深刻阐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全面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历史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