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建网!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400-8936-779
融建网手机版

广西新能源建设再上新台阶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3-12-29

立足浩瀚碧波间,凭借好风变绿源。8月中旬,在广西防城港防城区江山半岛白须公礁南部海域,屹立的巨大海上风机如弄潮的巨人,乘“风”而上,驭“风”而行。广西区位优势独特,风能资源富集,是国家清洁能源重要基地。在“双碳”背景下,广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立足浩瀚碧波间,凭借好风变绿源。8月中旬,在广西防城港防城区江山半岛白须公礁南部海域,屹立的巨大海上风机如弄潮的巨人,乘“风”而上,驭“风”而行。广西区位优势独特,风能资源富集,是国家清洁能源重要基地。在“双碳”背景下,广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目前,新能源已逐步成为广西新增电源、电量的双重主体,呈现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态势,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向海图强 规划引领新能源建设新突破

今年3月,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在防城港举行,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正式启动。8月19日,广西首台海上风电机组顺利完成吊装,成为广西海上风电开发的里程碑,实现了广西海上风电零的突破,也意味着广西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零的突破背后,是广西积极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建设,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截至目前,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已完成海上升压站及四台风机吊装、首回路220千伏海缆敷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随着规模化开发建设,广西海上风电将从近海走向深远海,打造北部湾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元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实现“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开创海洋强区建设新局面。

规划引领,齐头并进。广西开展陆上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期调整工作,滚动调整广西陆上风电规划项目库,科学指导全区风电项目持续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新能源开发建设政策解读,有序组织2023年度新能源建设方案申报工作,新增一批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列入年度建设方案,持续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能源项目保障。

简政放权 助力能源产业高速增长

今年9月,广西将陆上风电核准权限由自治区下放至设区市。同时,明确严格执行集中式光伏属地备案制,项目用地预审权限等也随之下放,进一步简化了项目审批流程。

“简”推动的是“快”。真正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简化审批流程,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加大投资,也大大加快了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速度。

减少审批层级,释放市场活力。“简政放权”助推了广西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200万千瓦,约占全区发电总装机的59.5%,较2022年底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已成功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1000万千瓦。

布局未来 培育体系提质增效

加强能源体系发展,持续加强电网调节能力建设,紧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今年8月以来,广西先后核准批复来宾、灌阳等抽水蓄能项目,下好广西电力建设项目的“先手棋”。

2021年以来,按照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广西培育并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远景钦州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二期叶片项目、防城港明阳装备产业集群项目一期主机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实现了“广西新能源装备广西造”。南宁晶飞、北海新福兴等先后实现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产品下线,北海一道、梧州沐邦高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广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在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方面,2023年,广西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2.35亿元支持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引导电网企业投入资金持续改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广西供电服务水平。成功调动电网企业投资约70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发展,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电获得感、幸福感。

着眼当下,布局未来。12月8日,广西氢能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同日全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分解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在南宁建成投产。在《广西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中,从“制—储—输—加—用”氢能全产业链提出广西氢能产业发展思路、布局、目标和任务,擘画了广西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未来,广西将进一步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提供坚实能源基础。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融建网删除。
顶部

发布询价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