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
总投资574亿元!又一超级水利工程将落地!
-
增开!提速!优化服务!铁路7月1日实行新运行图
-
重庆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开展2025年房屋市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帮扶指导的通知
-
南昌市消防设计技术审查要点(2025年修订版),2025年7月1日实施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
-
重庆:全面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
江苏省住宅工程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管理的通知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世界最长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开钻,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畅通号”顺利始发!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05-185月18日上午10点,在位于江苏南通的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据了解,该工程是我国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项目建成后,“俄气”南下,将助力长三角实现双碳目标。
5月18日上午10点,在位于江苏南通的国家管网集团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中国盾构机“畅通号”顺利始发,标志着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式掘进开钻。该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口径最大、施工环境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
多项之最 堪称油气管道“长江第一长隧”
据了解,该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施工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前期已完成位于海门的北岸竖井开挖和盾构机吊装下井安装,此次将启动隧道破洞掘进作业。
隧道总长度10.226公里,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也是国内第一个长距离、独头掘进最长的水下隧道;工程最低点处隧道顶标高为-60.2米,最大覆土厚度42.5米,均为油气管道盾构设计埋深最大值;盾构施工水压0.73兆帕,是目前水压最高盾构工程;掘进开挖直径为7.95米,隧道内径6.8米,外径7.6米,隧道内将埋设3根1422毫米直径管道,是世界输气管道直径最大项目之一。
为该工程专项研制的“畅通号”盾构机是世界首台最小直径(Φ7.95)的常压刀盘盾构机,于2021年3月底下线,4月份开始现场组装和调试工作。接下来,“畅通号”盾构机将肩负重任,按照每月450米的速度掘进,挑战油气领域五项世界之最。
生态优先 打造长江大保护“绿色名片”
长江盾构穿越点位于长江入海口,穿越长江一级航道、锚地、长江大堤等构筑物,临近海新重工、招商重工等既有及规划码头;该区域也是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施工技术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管网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实现对污染物排放以及环境敏感目标的有效控制,达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自然生态。
“俄气”南下 助力长三角实现双碳目标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自主开工建设的首个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国家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的“咽喉”项目。该项目所属的中俄东线(河北永清-上海)段,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现役管道互联互通,年输气量189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3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2万吨,对于改善区域大气环境,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该工程已于2020年7月底正式启动,2021年1月全面推进、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竣工后,可顺利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