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建网!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400-8936-779
融建网手机版

让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浙江衢州市发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

融建网政策法规      2021-06-23

6月11日,浙江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条例》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贯彻实施的相关要求,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衢州市创制性提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重点建立市级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保护、利用等相关制度,开发南孔古城游、儒学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等7类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传播的活动,让衢州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6月11日,浙江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条例》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贯彻实施的相关要求。

该《条例》是衢州市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全文共五章四十四条,重点对适用范围、职责分工、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建设管理、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介绍了法规制定的总体思路和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责任人制度等《条例》主要特色亮点条款,以及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做法。


据悉,《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予以批准,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衢州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第一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全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职责、申报与规划、保护与利用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规定,着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一是创制市级标准

在加强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的基础上,《条例》创制性提出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重点建立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保护、利用等相关制度,为下一步市政府公布历史文化街区和开展保护、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住建、资规、文物等部门将联合成立工作组,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摸底、调研、普查、统计工作,科学制定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批准的条件和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体系。

二是厘清职责要求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厘清了各相关部门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定职责,并重点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了国有、非国有历史建筑相关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确定为责任人的情形及相应的保护责任。同时,将聘请规划、文物、建筑、历史、消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承担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审查、调整、撤销及其规划、保护等论证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三是加强保护利用

《条例》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发展传承的原则,强调应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文化挖掘和业态策划,控制商业开发,调整业态构成,推动文化旅游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组织和个人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依法从事拍摄影视作品、书画创作、设立文化创作基地、发展围棋、根雕、赏石等文化创意产业;组织西安高腔等当地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开发南孔古城游、儒学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等7类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传播的活动,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下一步,衢州将加大《条例》宣传力度,制订一系列配套文件,为做好《条例》组织实施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会后,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举行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揭牌仪式,与保护责任人签订了历史建筑保护告知书,并发放了法规宣传手册。

衢州市首个历史保护建筑挂牌

杨震益红纸店旧址

编号:LSJZ-01-003

该建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为二层砖木结构,造型独特,据附属的艺术构件、建筑风格判断,此建筑样式属于衢州市区中西合璧建筑形式,极具民国时期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修缮,现为商业使用,形态较好。

杨震益红纸店当年的店址在水亭街17号,和县西街相邻。根据《衢州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周明熙的《“水亭码头”今昔》口述,解放前这个地区经营文具用品的有杨震益,宏大和开源三家红纸店。据老居民回忆,杨震益红纸店是这地区最大的红纸店,当年的红纸店经营各种纸,品种非常繁多,有节庆写对联用的红纸,写字用的白纸,印刷用纸,牛皮纸,贴墙用的墙纸等。

在发布会上,对于大家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作了解答。

问题一:从保护衢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制定《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有哪些思路?

答: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守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根脉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批示,省人大也修订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一部符合衢州实际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有三点工作思路:

1、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举。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鼓励、支持组织和个人依法通过转让、置换、租赁等方式取得历史建筑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通过保护性利用享有经营收益,也可通过捐赠、资助、提供技术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

2、突出重点,务求保护实效。对于历史建筑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损毁严重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保存珍贵文化遗产。对于保存情况较好的历史建筑,要适当对外立面进行修复改造,力争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基础设施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使原住居民真正留得住、住得好。

3、强化宣传,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方面一直以来存在保护意识薄弱的情况,要求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各媒体应当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内涵的宣传和教育,普及保护知识,推广、介绍衢州特色历史文化,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问题二:衢州市出台的《条例》在内容上有哪些特色亮点?

答:《条例》结合了衢州的实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1、创制市历史文化街区,扩大了保护范围。在加强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的同时,创制了市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建立了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保护等相关制度。引导县(市区)政府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培育新增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2、细化了保护责任。《条例》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的同时,厘清各相关部门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定职责,并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制度。《条例》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应当对历史建筑进行日常维护和修缮,保持原有建筑的风貌特征;保障结构安全,确保消防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3、保护和利用并重。目前街区内涉及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业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未能很好地挖掘。《条例》强调保护优先的同时,应当按照特色化、差异化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文化挖掘和业态策划,控制商业开发,调整业态构成,推动文化旅游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组织和个人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从事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传播的活动,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4、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条例》规定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历史建筑的监测,以实现能够及时发现历史建筑有自然损坏或者人为破坏的情况,并进行处理。

问题三:《条例》施行后,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答:1、加强《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条例》的施行为契机,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动画解读、发放宣传图册等,在抖音等新媒体中大力宣传,让更多市民学习《条例》、遵守《条例》,提升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意识,共同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来。

2、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配套制定《条例》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城市更新的有关政策,加快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腾退修缮、展示利用,优化街区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带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多层次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复兴。

3、设立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委员会。聘请规划、文物、建筑、历史、消防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家委员会,承担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审查、调整、撤销及其规划、保护等有关事项的论证工作,发挥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优势,为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4、制订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批准的条件和程序。住建部门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文物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全面开展建议历史文化街区的摸底、调研、普查、统计工作,研究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条件和要求,科学制定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批准的条件,进一步落实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融建网删除。
顶部

发布询价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