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建网!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400-8936-779
融建网手机版

以松花江、辽河、查干湖等"十河一湖"为重点,吉林省发布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06-25

6月24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吉林万里绿水长廊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正式审议通过,标志着吉林省建设万里绿水长廊的序幕正式拉开,将以省级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松花江、辽河、查干湖等"十河一湖"为重点,推动河湖长制工程化项目化,使各级河湖长有了可量化、可实化、可细化、可感知的具体任务,以稳步推动吉林省绿水长廊规划的建设实施。

6月24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吉林万里绿水长廊新闻发布会,通报了6月8日《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级总河长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吉林省建设万里绿水长廊的序幕正式拉开。


《规划》总体考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聚焦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江河湖泊是大地的"血脉",既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林是河源省份,是东北地区的"水塔",有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辽河、绥芬河五大水系,水网密布、水脉绵延,肩负着加强河湖管护的重大责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高质量建设万里绿水长廊这项重大决策部署,力争通过持续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努力在吉林大地上绘就一幅浑然天成的城市临水而建、乡村依水而居、青山傍水而立、山水融合而美的水墨画卷,建成人水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万里绿水长廊作为建设生态强省的重大项目,作为全省河湖长制中心工作和重要抓手,分三个五年规划实施,让吉林的江河湖泊变得更洁净、更健康、更美丽"。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吉林省河长办以河湖长制为载体,组成工作专班,在到各地开展专题调研、赴广东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2021-2035年)》编制,并得到了省级河长制成员单位及各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于5月7日和6月8日,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级总河长会议审议,以省级总河长令的形式印发各地实施。

高质量推进万里绿水长廊建设,为全省江河湖泊按下"美颜键",把每条河湖打造成美丽吉林景观带、绿色宜居生态轴、安全保障生命线、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对当前吉林省开启生态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工程。实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将全省河湖打造成碧波荡漾、草长莺飞、水岸交融的粼粼绿水,是建立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根本前提,是做活"绿水"文章、盘活"绿水"红利的关键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工程。实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以水为纽带促进山川、文化、旅游、经济等资源整合,可以形成"绿水长廊+"的倍增效应,不仅通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乡优质生活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为加快推动"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率先走出一条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吉林道路。

这是强化河湖长制的基础性工程。实施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推动河湖长制工程化项目化,使各级河湖长有了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有了可量化、可实化、可细化、可感知的具体任务,可以有效推动河湖长制由全面建立体系到全面落实落地、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切实提高河湖管理保护水平。


《规划》主要内涵

万里绿水长廊是以江河湖库为纽带,以水域岸线为载体,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方面有机联系,形成绿水畅流、洪涝无虞的安澜水廊,碧水清幽、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廊,诗意栖息、共享健康的文化游廊,业态多元、活力繁盛的发展走廊,努力谱写美丽吉林治水惠民生、护水保生态、兴水促发展的精彩篇章。

万里绿水长廊主要分为城市型、乡村型和原真型三种类型。其中,城市型绿水长廊主要依托流经城市城区的河湖水系,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相关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乡村型绿水长廊主要依托流经城市郊区及乡镇村屯的河湖,结合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为载体,高质量高标准打造一批"高颜值"水美乡村。原真型绿水长廊主要依托流经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价值较高地区的河湖水系,注重实施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措施,还原山清水秀的原生态之美。

据介绍,在河湖岸线绿化造林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吉林省要求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结合、林草融合,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科学搞好河湖岸线绿化。

万里绿水长廊聚焦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守护水岸线、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和做强水经济"6+1"项重点任务,特别是把防洪能力提升和水质达标作为刚性约束,着力优化全省河湖水系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让河湖美丽重返、乡愁归来,努力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吉林省突出以省级领导担任河(湖)长的松花江、辽河、查干湖等"十河一湖"为重点,稳步推动绿水长廊建设。


《规划》实施安排

结合吉林省河湖实际,《规划》确定到2035年,全省拟建设绿水长廊1.35万公里,匡算投资1115亿元。总的安排是,按照"两年选试点、见雏形,五年打基础、见成效,十年新跨越、见蝶变"的思路,通过强基、成型、提升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其中,今明两年先选取试点,不断总结建设经验,在2023年后全面铺开绿水长廊建设任务,力争通过15年的接续奋斗,完成《规划》确定的绿水长廊建设任务,让河湖实现健康,让绿脉连接发展,让人类融入自然,基本形成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欣欣向荣的大美景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万里绿水长廊聚焦保护水资源、强化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守护水岸线、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和做强水经济,特别是把防洪能力提升和水质达标作为刚性约束。“让河湖美丽重返、乡愁归来。”

据了解,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将结合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湖、库)排污口规范化整治,逐步完善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制度体系。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融建网删除。
顶部

发布询价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