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融建网!请登录 |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400-8936-779
融建网手机版

投资534.8亿、建设5年的郑州海绵城市为什么不能抵挡郑州暴雨?海绵城市建设如何与时俱进?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07-21

近期的郑州暴雨被称为“千年一遇”,3天把全年的雨都下完了。面对如此天灾,郑州花了五年,投资534.8亿建设的海绵城市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而且有专家指出,海绵城市是为了平常的中小雨而设计的,最高也只有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但是两百年一遇是常住人口150万城市的防洪标准,郑州人口都达到了1260.1万,而海绵城市的防洪标准设计依然按照150万人口城市的标准来设计,明显有点跟不上大城市的发展节奏。

近期的郑州暴雨被称为“千年一遇”,3天把全年的雨都下完了。面对如此天灾,郑州花了五年,投资534.8亿建设的海绵城市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而且有专家指出,海绵城市是为了平常的中小雨而设计的,最高也只有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但是两百年一遇是常住人口150万城市的防洪标准,郑州人口都达到了1260.1万,而海绵城市的防洪标准设计依然按照150万人口城市的标准来设计,明显有点跟不上大城市的发展节奏。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对于人口密度增加快、工程建设强度高的郑州而言,其城市的地面蓄水空间还不够,城市轨道建设的降水预期标准还需定的更高、更新更及时。

图片1.png

一、郑州5年海绵城市建设失效了吗?

近日河南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已致郑州等地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去几年,郑州投入534.8亿元资金建设海绵城市,但如今郑州仍出现严重内涝,为何如此?

此前,郑州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2018年1月公示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显示,到2020年郑州将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包括在主城区规划191条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改造海绵公园,在河流两岸打造生态滨河缓冲带……《规划》预计,到2020年郑州主城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2.5%。

作为河南省“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郑州海绵城市已经建设近五年。今年5月郑州日报的一则报道称,自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郑州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125处,消除率77%。那么,郑州的海绵城市建设又为何没有防止灾难发生?

根据住建部印发的《防洪标准》(GB50201-2014),在城市防护区,常住人口大于等于150万人,当量经济规模大于等于300万人的地区,属于一级防护等级,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至少超过200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郑州以1260.1万人的常住人口数量,跃居全国城市第十位、中部地区第一,属于一级防护等级。

《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在水安全方面设计的防洪标准为: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也就是说,郑州海绵城市建设的防洪标准,最高也是按照20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和建设的。

而根据郑州市气象局对这次出现的特大暴雨做了数据上的梳理和统计:17日20时-20日20时,这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到了617.1mm。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而且郑州处于内涝多发地带。在中国境内,副热带高压一般上至黄河流域附近。今年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非常强盛,形成了强降雨,而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势相对较低,黄河在郑州已经成了悬河,增加了排水困难和抵御雨洪风险的难度。

这样看来,两百年一遇的海绵城市遇上前年一遇的暴雨,难免会力不从心,有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分析,海绵城市解决的是中小雨的径流蓄滞问题,以促进城市地表径流的就地下渗和雨水可持续循环。此次河南大雨属于突发特大暴雨,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海绵城市不解决暴雨(引起的内涝)问题,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但是,如果海绵城市建设不能抵挡天灾,那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也有专家认为,郑州海绵城市“从规划角度来看,还是有改进空间的。”在城市规划时,每个城市会根据往年的降水量作为参考,来界定其地铁建设的降水施工方案。对于人口密度增加快、工程建设强度高的郑州而言,其城市的地面蓄水空间还不够,城市轨道建设的降水预期标准还需定的更高、更新的更及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对土地开发程度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土壤涵水能力下降,土地硬化率提升,当暴雨来临时,瞬时地表径流增大,内涝风险增加。

对于城市规模已发展为特大、超大级的城市而言,由于人口集中、资源集聚能力强,遭遇重大灾害的时候暴露度高,损失大。这就意味着,该类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尽量维护水文过程,预留雨洪调蓄和行泄空间,而不是挖湖造景,使原有的湿地坑塘遭到大量挤压蚕食,该有的绿廊绿楔所剩无几,这种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大损失越大。

图片2.png

二、海绵城市建设如何抵挡千年一遇的暴雨灾害?

“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适度冗余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韧性城市建设的要求。”专家称,具体来看,可以通过预留预控防护空间、雨洪空间、减灾空间,降低城市密度和城市暴露度,通过适度冗余的设施建设,提升防御水平,通过在新城新区适度提高建设标准,包括提高城市标高,扩大行泄通道预留、提高排水管网能力并推动低影响开发。

新城新区由于规划得当,在灾难来临时受影响比较小。比如此次的郑东新区和2018年7月24日天津遭受台风过境时的中新生态城。

除了规划方面要防控在前、减灾在后,专家均表示,还应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例如,通过扩大气象临报的覆盖面,在可能的重大灾害来临前,提前预警,做更宽松的更保守的预案,如当天临时居家办公,停止重大公共活动、会议,做好强排设备、抢险队伍提前到岗等。

“应急治理也应兼顾更大范围,并有所侧重。”有专家表示,这次的降雨中心并不在郑州市中心,而分散式的小县城或因低密度被忽视了,但其设施水平相对较低、脆弱,应急响应能力弱,同样可能导致相对较大的损失,而在老城区,设施存在短板,基本的管网体系、海绵化的改造尚未完全落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减灾的可能性。

专家认为,各地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聚焦于如何融合该城市的生态建设模式和城市更新模式,因地制宜,建设防洪体系和开展内涝防治工作。要想系统化推进这项工作,一方面,要进行全域和流域两个尺度的同时治理,即根据全域尺度,强调大型行泄通道、留足调蓄空间,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做到上下游体系的协同。另一方面,需推动低影响开发模式,从而在大灾时降低再损、小灾时有效防范。

上海正在苏州河下建设海绵城市深层地下储排水系统,将“排水”思路转为“蓄水”,以 “移位峰值调制和存储”。这一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可以缓解降雨高峰期,由于雨水量过于集中而无法排水的难题。地下储排水系统投入成本高,建设难度大,设计标准和参数也在摸索中。但从东京、大阪等地的经验来看,是值得投入的。

图片3.png

三、郑州九大海绵城市示范区在哪里

前面说过,根据郑州城市规划,2020年郑州的海绵城市建设面积预计达到22.5%,也就是说,郑州还有77.5%的面积是没有建成海绵城市体系的,那么,这次受灾区是不是分布在非海绵城市规划区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郑州的九大海绵城市示范区都分布在哪里吧。

根据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发布的《郑州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提出将建设滨河国际新城、二七区马寨镇新镇区、高新区西部核心片区、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郑东新区白沙组团、郑东新区龙湖地区、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教园区、中原区闫垌后河卢村片区九个海绵城市示范区,用地面积共14888公顷。

1、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

规划范围:东起四港联动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北靠南四环路和经南八北一路,南临经南十五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0.54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两湖、三河”的互联互通水系。“两湖”是指潮湖和荷湖,“三河”包括潮河、潮河支流、中心渠。通过“两湖”建设 带状水面;潮河按固有宽度进行规整,潮河支流结合周边用地进行整治;规划中心渠的起点为潮湖与第十二大街交叉口,终点为四港联动大道。

2、二七区马寨镇新镇区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郑少高速公路以东,尖岗水库一级水源保护线以西,航海西路以南,绕城高速辅道以北的区域,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612.43公顷。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两河一库包围一新镇”的景观格局。两河指东北濒临的尖岗水库下游贾鲁河、西北濒临的常庄水库上游孔河,一水库指东部濒临的尖岗水库。

3、高新区西部核心片区

规划范围:西起翠柏路,东至须水河东路,北靠莲花街,南依枫香街,规划用地面积约6.02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保留现状须水河、须水河西支以及须水湖形成的两河一湖格局的城市水系。

4、航空港区双鹤湖片区

规划范围:郑州市中心城区的东南部航空港区最南部,毗邻京港澳高速公路,新密铁路交界处,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5.1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双鹤湖片区内水系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规划水系系统“七纵、四横、双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规划区内涉及梅河干流、庙后塘沟、高路河、纬五河与双鹤湖。

实施高路河改线工程,上游与梅河干流连通部分保留不变,对河线进行裁弯取直,中部新开辟一处景观湖泊(即双鹤湖),并新修横向连通渠道纬五河与梅河下游干流连通,新修连通渠道南与高路河相连、北与梅河干流相通。规划梅河水系保留了现状梅河水系的河道走向,调整多数河段成为顺直河道。

5、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

规划范围:西起西四环路,东至西三环路,北靠郑西客运专线,南至航海西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6.7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 “两横两纵、五湖两库”的贯通水系。两纵为西部须水河和东部贾鲁河,两横为北部秀水河和中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五 湖为西流湖、市民公园湖、九曲莲湖、植物园湖和规划区西部的须水湖, 两库为常庄水库和规划区外的刘沟水库。

规划水系近期水源为石佛沉沙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远期可利用水源则是包含石佛沉沙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和郑州市牛口峪黄河提水工程在内的联合调度水源系统。

6、郑东新区白沙组团

规划范围:西起郑信路,东至雁鸣路,北至豫兴大道,南至永盛西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两河一湖两渠的互联互通的水系。两河为贾鲁河、魏河,一湖为象湖,两渠为永盛明渠和龙城明渠。贾鲁河斜穿白沙组团,在贾鲁河上开挖象湖,象湖下游段贾鲁河已进行生态治理,控制宽度100-200米。魏河位于白沙组团西北部,向东排入贾鲁河,控制宽度90米。永盛明渠和龙城明渠主要为景观排水。

图片4.png

7、郑东新区龙湖地区

规划范围:西起中州大道,东至东四环快速路(107辅道),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依东风渠,规划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两河一湖六放射的互联互通水系。两河为北部魏河、南部东风渠,一湖为中心龙湖,六放射包括龙湖引水渠、北运河、东运河、如意运河、西运河和龙湖退水渠。

实施魏河改线工程,使魏河从龙湖北部经过,洪水不进入龙湖直接排入下游贾鲁河;保留贾鲁支河和开挖北运河,保障龙湖从北部魏河引水;向南开挖东运河、如意运河、西运河,使龙湖与东风渠相联通;保留龙湖向东南方向退水的贾鲁支河,最终汇入贾鲁河。

8、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教园区

规划范:西起107 辅道,东至京港澳高速,北至姚桥路,南至金水东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 16.3平方公里。

水系布局:规划构建两河一湖互联互通的水系。两河为北部魏河、南部东风渠,一湖为龙子湖。

9、中原区闫垌、后河卢村片区

规划范围:由长江路、西三环、沁河路、秦岭路、宏河路、伏牛路、航海西路、幽境路、帝湖西边界构成的围合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

水生态系统:闫垌、后河卢村东部现状有帝湖;沿示范区东侧现状有宽约8米景观水系,与帝湖连通。

根据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统计,郑州市整合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共有530个,截止去年的7月21日,已完成项目107个,在建项目42个,占计划的69.1%。

其中,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蓝绿线内工程已基本完成,实现“大海绵”。

龙湖调蓄工程、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郑州市最大、具有自然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

秀水河工程、西运河公园、市民活动中心、汇文路等一批项目都实现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郑州市中心城区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0.8平方千米,约占郑州市建成区面积比例为20.4%。


以上就是关于“投资534.8亿、建设5年的郑州海绵城市为什么不能抵挡郑州暴雨?海绵城市建设如何与时俱进?”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整理会对你有所帮助。融建网-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材料价格查询服务平台。融建网专注于工程领域成本控制、工程预决算,为建筑工程行业同仁提供人工询价,材料价格信息大数据查询、全国各地市信息价查询、水泥、混凝土、钢价查询,全过程材料价格咨询服务。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融建网删除。
顶部

发布询价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