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
-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安徽省施工图审查系统上线应用的通知
-
山东省住建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
-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2025年)
-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优化调整非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有关事项的通知
-
半年价格近腰斩!重庆部分碎石出厂价低至20元/吨
-
西部基建热潮:西藏工程机械增幅领跑,林芝水电项目全面启动
-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管理细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安徽蚌埠市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一窗办理、多规合一、审批时间全省最短!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09-14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从优化流程、精简事项、一窗受理、全程网办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蚌埠市制订的“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实现统一收件、发件、咨询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该市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做到全省最短。在全省率先建成“多规合一”系统,解决了“规划打架”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结合实际,从优化流程、精简事项、一窗受理、全程网办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如今,由过去企业“一对多”跑多家政府部门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企业“一对一”、政府多部门“齐步跑”的新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窗受理”提升业务办理体验
以前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需要到各政府部门逐次审批,一旦一个审批环节出现卡壳,项目建设周期就被大幅拉长,企业可能产生很大的投资风险。实行“一窗受理”模式后,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帮办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蚌埠市制订的“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实现统一收件、发件、咨询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例如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包含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等5个主要审批事项,办事企业只需备齐相关材料,到综合窗口即可完成本阶段事项所有申报,把原来跑2个部门5趟、提交5次材料缩减为到综合窗口1趟、提交1次材料,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全程“帮办”,指导办事企业录入信息资料,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模式。
打通系统平台缩减审批程序
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蚌埠市先后制定印发了蚌埠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流程图、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一窗受理”、项目策划生成、联合验收等系列配套文件。同时,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系统涵盖网上业务申报、统一受理、并联审批、联合审图、信用监管、统计分析、图档资料库等内容,完成与政务服务网、省级监管系统、安徽省建筑市场平台等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达到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的改革要求。
通过项目前期形成协同共商机制,蚌埠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之前就事先确定好项目建设条件基本情况,与企业共同推进项目的可决策、可落地、可实施,降低了企业申报难度。
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蚌埠市还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方式,将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梳理整合为43项,大幅缩减了审批程序。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类别和规模大小,将审批项目划分为6个类型,做到合理分类实施。
目前,该市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做到全省最短。其中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7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简易低风险社会投资类项目不超过18个工作日等,提升了项目落地、建成速度。
“项目能不能早动工、早达产,审批效率最为关键。”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为了审批几项手续,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很大程度上挤占了施工时间,现在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办理完毕,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成本。“这些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满满诚意,为我们全速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支持。”该负责人说。
“多规合一”推动供给侧改革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试点城市,提出了统一战略目标引领下的“多规合一”的思路,即通过一套编制技术导则、“一张图”、一套项目库、一个“1+N”平台、一套协调机制五项工作,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建成“多规合一”系统,解决了“规划打架”问题。蚌埠市还通过构建协同机制,从过去“需求侧”加速向“供给侧”转变,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入。
目前,蚌埠市“多规合一”系统平台实现了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审批管理系统可实时调阅业务协同平台项目前期策划生成的意见、建设要求,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效率。此外,该系统平台还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真正打通了办证“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