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办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
-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安徽省施工图审查系统上线应用的通知
-
山东省住建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
-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2025年)
-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优化调整非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有关事项的通知
-
半年价格近腰斩!重庆部分碎石出厂价低至20元/吨
-
西部基建热潮:西藏工程机械增幅领跑,林芝水电项目全面启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重庆召开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10-1310月12日,重庆召开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印发出台《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支持交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三大政策文件,并成立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全力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10月12日,重庆召开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印发出台《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支持交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并成立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全力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未来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将如何打造?按照《纲要》,到 2035 年,重庆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目标:到2035年 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形成“123 出行交通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4 个“1小时交通圈”,市域2小时畅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 快货物流圈” (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 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交通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形成,交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产业集群,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先进的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重庆建成享誉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面建设交通强国当好先行。
布局: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24万公里
在综合立体交通布局上,将构建能力充分、级配合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到 2035 年,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24万公里,其中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快速网约 1 万公里,由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普通国省道、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干线网约2.4 万公里,由城市轨道交通、农村公路和支流航道组成的基础网约 20.6 万公里。主要港口约25 个,民用运输机场约 10 个,推进建设一批邮政快递枢纽。
构建:“4向3轴6廊”对外运输大通道
同时,加快构建面向国际、畅通全国的“4向3轴6廊”对外运输大通道。
“4向通道”:南向,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西向,推动中欧班列(成渝)高质量发展;东向,优化畅通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主轴;北向,拓展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辐射范围。空中,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
“3条主轴”:重庆—京津冀主轴,强化重庆与首都经济圈的快速联系;重庆—长三角主轴,打造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重庆—粤港澳主轴,强化重庆经粤港澳大湾区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
“6条走廊”:重庆—北部湾西部陆海走廊,全面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重庆—滇中走廊,缩短重庆衔接欧洲的海上运输距离;重庆—成都—拉萨走廊,提升国家战略安全维护能力;重庆—兰西—天山北坡走廊,全面对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经济走廊;重庆—宁夏沿黄走廊,强化与黄河流域的资源互济、产业互补;重庆—海峡西岸走廊,打造成重庆衔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补充通道。
打造:“1带1圈2射4联”市域交通主骨架
此外,将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全面构建“1带1圈2射4联”市域交通主骨架。
“1 条成渝主轴发展带”:着眼双城引领、双圈互动,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线、中线、南线3条交通轴,形成速度最快、能力最大、效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运输复合通道,实现成渝双核1小时畅达。
“1 个都市交通圈”:着眼重庆主城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围绕“1 小时通勤”目标,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优化高快速公路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打造“4环10线5横6 纵”骨架网络。
“2 条综合射线通道”:以互联互通为导向,加快构建连接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之间,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综合射线通道,实现“一区”和“两群”中心城市 1 小时快速通达、市域 2 小时全覆盖。
“4条联络通道”:突出两翼协同,推动构建南充—潼南—大足—荣昌—泸州联络通道,形成双城经济圈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突出两群互通,推动构建达州—垫江—丰都—武隆—道真、达州—万州—忠县—石柱—彭水—黔江联络双通道,推动“两群”中心城市间 1 小时可达,支撑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交通一体化建设。突出库区联动,构建安康—城口—巫溪—巫山/奉节—恩施联络通道,强化长江三峡黄金旅游核心带对陕南、川东北、鄂西地区的吸附作用。
《纲要》还指出,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枢纽能级,形成“1+1+6+22”( 建设 1 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1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6 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2 个一般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融合。
出发: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
毫无疑问,重庆交通建设正按下“快进键”。
“‘十四五’是交通强市建设极为关键的五年,是决定性、决战性的五年。”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将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交通项目,努力完成投资5000亿元,加快形成“高铁千公里、港航万吨级、机场双枢纽、县县联高速、组组硬化路”的发展格局,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
铁路方面——
加快建设郑万、渝湘、渝昆、渝万、成达万等5条高铁827公里,力争新开工成渝中线、渝西、渝宜等6条高铁790公里,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1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370公里,基本实现高铁1小时成渝双核、2小时市域城市至中心城区、6小时北上广通达。
积极谋划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提速实施“850+”轨道交通成网计划。统筹推进铁路出海出境货运通道布局,强化铁路进园区、进港区,打通货运“最后一公里”。
公路方面——
加快建设“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新开工成渝高速加宽、大竹至垫江至丰都至武隆等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铜梁至安岳、梁平至开江、巫溪至镇坪等高速公路12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32个。
力争先期启动实施中心城区东向至长寿至开州、南向至江津至綦江至万盛、西向至永川至荣昌、北向至北碚至合川等4条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440公里,实现中心城区至主城新区东南西北四向均有非收费快速物流通道连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水运方面——
积极争取国家尽早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完成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段、嘉陵江草街库尾段、乌江白马至彭水段、渠江重庆段等航道整治,改善千吨级航道500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实际达标里程达到1200公里,加快形成“一干两支六线”航道网络。
加快推进“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体系建设,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4亿吨。推动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形成分工协作的航运体系,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民航方面——
加快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开工建设重庆新机场,推动形成“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完成万州五桥、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开工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全市民航运输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8000万人次/年,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实现干线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