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的通知
-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安徽省施工图审查系统上线应用的通知
-
山东省住建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工作方案》
-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2025年)
-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优化调整非房屋市政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通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有关事项的通知
-
半年价格近腰斩!重庆部分碎石出厂价低至20元/吨
-
西部基建热潮:西藏工程机械增幅领跑,林芝水电项目全面启动
-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管理细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重庆市举行2021年城建民生工程发布会:轨道交通里程达385公里、山城步道累计建成300公里!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1-12-3112月30日,重庆市住建委召开“重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2021年,重庆市全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建设、住房保障、美丽庭院创建、易涝点及臭气整治、解决科技工作者住房难题等7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其中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385公里,在建线路340公里,建设规模达历史之最。并加快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中心城区累计建成300公里。
12月30日,在“重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斌表示,全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建设、住房保障、美丽庭院创建、易涝点及臭气整治、解决科技工作者住房难题等7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都市,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交通建设加速,缓堵促畅更便捷
“轨道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常斌表示,“我们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385公里,在建线路340公里,建设规模达历史之最,极大便利了市民朋友出行,延伸了城市空间,带来了独特的立体化城市体验。轨道列车‘穿山越水’‘上天入地’‘穿楼而过’,创造了全球线路最长、日均客流量最大的跨座式单轨线路等多项“第一”,为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范例。”
在城市路网建设方面,重庆市加快构建一体化城市路网,主城都市区“5横6纵1环3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基本成型,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总里程预计达6000公里。新增跨江大桥3座,累计建成跨江大桥34座。近期,白居寺长江大桥也即将建成投用,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东水门大桥便民步道等配套功能,“最美桥都”实至名归。
在治理交通运行“堵乱点”方面,重庆市坚持“建治改管”并重,打通35条未贯通道路,实施62处“堵乱点”治理,城市道路“微手术”有效缓解了市民出行“大烦恼”。对弹子石、刘家坪等30个轨道站点进行便捷性提升,通过修缮破损步道,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增设电梯,减少市民绕行,步行乘坐轨道更方便。
居住品质提升,圆梦安居更舒心
具体来看,重庆市启动改造老旧小区831个、2662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171部,增设停车位9409个,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等1067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管网堵塞、配套设施不足、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让29.2万户居民告别爬楼难、停车愁、环境差等问题。
同时,重庆市持续加快对隐患大、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棚户区,尤其是对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C、D级危房实施改造,2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居住安全得到保障,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聚焦轨道站点、商区、园区、学区、院区“一点四区”,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9万套、人才公寓1.1万套,公租房摇号配租2.76万套,租赁补贴范围持续扩大,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租房“难”、住得“偏”、条件“差”等问题明显改善。
人居环境改善,山水画卷更动人
“两江四岸”迎来“新变化”。磁器口滨江段、大鱼海棠广场等项目建成开放,市民游客又添江岸生态游憩地。戴家巷、山城巷、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再现老重庆城市风貌,长嘉汇、艺术湾等城市功能名片加快打造,曾经的重工业城市正在向山环水绕的魅力之城转变。
“山城步道”又添“新风景”。加快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中心城区累计建成300公里。重钢步道、半山崖线步道、黄桷坪步道等项目惊艳亮相,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的美好愿景正在加速实现。
下水管道挥别“脏臭堵”。对两江幸福广场、望海花市等108处易涝点进行了整治,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标,“积水成洼”、市民一脚一“泥”的状况持续好转。锁定居民生活聚集区,市场、医院、学校周边,核心商圈、广场公园、交通节点、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区域,整治臭气点位1208处,困扰群众的排水管道臭气散逸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