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
首部农村公路条例7月22日公布!关乎亿万农民与乡村振兴
-
投资1.2万亿,中国最大的超级工程动工了!
-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提升住宅工程质量的通知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核准2025年度第七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
-
3199个项目!2025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公布!
-
100亿元中央投资下达!支持这个领域!
-
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
-
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上升
-
对等限制!商务部回应中方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
进度条刷新 柳梧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资讯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网站数据实时同步首部农村公路条例7月22日公布!关乎亿万农民与乡村振兴
融建网行业动态 2025-07-24我国首部《农村公路条例》9月15日实施,明确县乡村道全链条治理,创新"财政+社会资本"多元筹资,江苏四川等地已通过数字化和产业融合提升养护效率,预计2025年将新建10万公里公路、稳定85万就业岗位,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2025年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7月22日正式公布,并将于9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公路的行政法规,标志着农村公路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以下从核心内容、政策创新、地方实践及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核心内容: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1. 明确农村公路定义与定位
《条例》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强调其作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属性。这一定位为后续政策制定和资金保障提供了根本依据 。
2. 压实政府主体责任
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发展承担主体责任,需统筹解决重大问题;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道、村道的具体管理养护。同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资金保障制度,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按财政事权划分落实经费,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例如,四川省通过修订地方条例,将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一体化开发收益用于养护,形成“交通+产业”良性循环 。
3. 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 建设标准:新建农村公路需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现有等外公路需升级改造,偏远山区可根据实际延伸路网。2025年全国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万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250个 。
- 养护机制:日常养护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纳村民参与,保洁、绿化等工作可由家庭承包;养护工程鼓励专业化作业单位介入,推动长效机制。江苏省太仓市将县道、乡道、村道日常养护经费标准分别提至每年每公里6.8万元、4.5万元、3万元,居全省前列 。
- 安全保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重点整治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和减速装置。交通运输部计划2025年实施危桥改造3000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万公里 。
4. 数字化与智慧化转型
推动“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加强超限运输治理,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规划、建设、养护全过程监管。四川省60%以上县市区已建成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治理效率 。
二、政策创新:破解发展痛点
1. 资金筹措多元化
除财政投入外,《条例》鼓励通过慈善捐助、资源开发、金融服务等方式筹资。例如,贵州省玉屏县修订地方条例,允许拍卖乡村公路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拓宽资金来源;福建省推出“福路贷”,将农村公路与周边产业打包融资,破解资金难题 。
2. 农民参与制度化
明确村民委员会可通过“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村道养护,并鼓励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四川省要求乡道、村道日常养护优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公益性岗位稳定养护队伍 。
3. 区域差异化发展
对路网密度不足的偏远山区、边疆地区,允许有序推进路网延伸;对地形复杂区域,可合理降低技术指标。例如,江西省规定特殊条件下农村公路经认证后可调整建设标准 。
三、地方实践:创新与探索
1. 江苏模式:精细化管理与资金保障
太仓市建立市、镇、村三级“路长制”,县道由市级统筹,乡村道由镇(区)负责,日常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张家港市对乡道、村道分别给予每年每公里4500元、1300元的市级补助,并要求镇级配套资金不低于2万元/公里和1.5万元/公里 。
2. 四川经验:数字化与产业融合
全省60%以上县市区建成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路况实时监测;同时推进“交通+旅游”“交通+农业”模式,如永州市2025年计划建设旅游公路31公里,串联景点和产业基地 。
3. 贵州实践:法治化与基层治理
玉屏县通过修订地方条例,将乡村公路执法纳入基层治理体系,2023年查处破坏公路行为41起;同时设立党员示范岗,打造“美丽农村路”205公里,带动农特产品外销和乡村旅游发展 。
四、实施意义: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1. 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截至2023年,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4.6%,覆盖50万个建制村。《条例》通过路网升级和安全改造,将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如湖南省通过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使黄桃基地与物流节点无缝衔接 。
2.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推动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2025年全国计划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组1.2万个,并推广“客货邮”一体化模式,降低农村物流成本。例如,玉屏县建立4个村级融合试点站,实现快递进村和“黔货出山” 。
3. 提升农民获得感
通过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方式,2025年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将稳定85万个就业岗位,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内蒙古库伦旗案例显示,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可减少执法争议,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
五、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路径
1. 技术升级
推广绿色建材和生态设计,如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路域环境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2025年全国计划实施修复性养护工程10万公里,提升路网耐久性 。
2. 深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路长制”,推动养护市场化改革。例如,江苏省鼓励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捆绑招标,引入专业养护企业 。
3. 强化监督
建立养护资金动态调整机制和全过程绩效管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交通运输部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激励 。
《条例》的出台是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其实施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各地需结合实际细化配套政策,确保“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落地见效。